为全面贯彻《安徽省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要求,精准落实我校《关于加强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一场旨在推动美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一院一品”特色美育课程遴选活动,近日在机械工程学院与电气工程学院正式启动。本次活动创新采用“三位一体”的多元遴选模式,通过学院专题遴选会、美育教研室进教室、特色课程线下报名三大路径,体系化推进特色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确保课程兼具专业深度、育人温度与学生热度。
模式一:顶层把关——学院专题遴选会,凝练学科美学方向

遴选活动的第一环节是学院层面的专题评审。机械工程学院与电气工程学院分别组织院系领导、专业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召开“一院一品”课程专题遴选会。会议紧紧围绕“工业形态美学”与“智慧工艺美学”的品牌定位,对申报课程的科学性、专业性与融合性进行严格论证。
在评审会上,机械工程学院聚焦于机械结构中的力量感与精密美,初步遴选了《美术浸润:徽派建筑手绘》、《三维建模:数字艺术创作》等课程;电气工程学院则着眼于光电的动态美感与交互逻辑,重点讨论了《图像处理:PS基础进阶》、《动态设计:MG动画制作》等方案。此模式从顶层设计上确保了美育课程牢牢扎根学科土壤,彰显专业特色,实现了美育浸润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对接。
模式二:一线调研——美育教研室进教室,响应学生真实需求

为杜绝“供需错配”,让美育课程真正走进学生心坎,第二环节由学校美育教研室主导,主动“进教室”召开学生遴选推介会。教研室教师带着通过初审的课程方案,走进班级,面向学生进行现场讲解、展示和互动。
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课程制定的单向决策模式,将投票权与建议权直接交到学生手中。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教研室能够直接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形式的偏好与建议,实现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精准调研。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感,更使课程优化有了明确的依据,确保了美育课程的“人气”与“活力”。
模式三:自主参与——特色课程线下报名,营造浓厚美育氛围

在前端遴选与调研基础上,第三环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特色课程线下报名。学校将在教学楼设立集中的课程报名点,打造沉浸式的特色美育课程《非遗传承:铁画锻制基础》、《音乐浸润:钢琴演奏基础》等“招新”体验。
据悉,本次遴选活动经过美育教研室组织专家组,依据课程的创新性、融合度、育人价值及与“一院一品”品牌方向的契合度进行综合评估。对于成功入选的优质课程,学校将在政策、经费与教学资源上给予重点支持,并将其打造为全校美育课程改革的示范样板。

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以“三位一体”模式推进“一院一品”课程遴选,是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健全美育课程体系的一次创新实践。通过“学院-教研室-学生”三方联动的精准遴选机制,确保了特色美育课程既具备专业的深度,又贴近学生的需求,更拥有实施的温度。这一系统性举措,必将有力推动美育浸润行动走深走实,为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发稿/图片:陶玉明 审核:陈旺)